全部文章
9. 3. 2022
日本之美:
Terunobu Fujimori 藤森照信與建築
與建築師兼建築歷史學家藤森照信對談

所有美感皆通往Grand Seiko

日本之美舉世聞名。

我鍾愛的日本之美。
由建築師兼建築歷史學家藤森照信精選

日本建築美學的本質是「輕盈」。不同於西方建築被堅固的牆及牢靠的石造結構環繞,自古以來,日本就以木頭作為材料首選。像是用於鋪設木質地板和豎立柱子,搭配襖(紙拉門)、雨戸(窗擋板)、障子(紙屏風)和玻璃門。換句話說,他們是「可以看透的」。在平安時代的繪卷(畫卷)中,屋頂被省略並繪製出仿佛從頂部或側面可一眼望進室內,日本建築自始至終,向來如此。

這種建築以其獨特的輕盈,只有在世界各地的日本住宅中才能看到。因此,當現代西方建築師發現這個點時,大為震驚,因為他們熱切地為新時代打造兼具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建築,而日本住宅正符合這個理想。當時有志於設計現代主義建築的日本建築師亦有同感,因為他們在現代主義建築中發掘了與日本珍視傳統住宅的輕盈同樣的美。京都的Katsura Rikyu桂離宮便是很好的例子。

桂離宮建於17世紀。此照片中是Chushoin(中型起居室)新御殿(新宮)。人們意識到,日本建築之美,已從古代傳承到現代主義。攝影:Kazuyoshi Miyoshi三好和義

此外,日本建築的另一個特點——不對稱亦隨時可見。基本上,在歐洲和中國,建築前面會有一個庭園,及一條筆直的小徑通向入口。然而,日本則會有一起居室,因其面向庭園,而被認為是最正式之所。入口會設於建築的側面,而非正面。因此,長廊會沿著庭園的輪廓曲折蜿蜒。人們認為,至今仍然存在這類建築結構最初是源於平安時代典型的宮殿式建築——寢殿造(Shinden zukuri)。

建築和房間的不對稱佈局亦影響室內。當面向上座(長者或上位者之位),tokonoma(凹室,壁龕)位於從庭園光線進來的位置。從此處走得更深,會看到tokobashira(凹室,壁龕柱)和chigaidana(違い棚),而於該處空間將轉為幽黯。在與牆不對稱的凹室,正契合不對稱的畫面。我相信由於室內空間本身已經不對稱,不對稱也成為日本美的美感一部分。

香川縣廳舍(現東館)由丹下健三設計, 1959年完工。於此之前,現代主義建築以圓柱為特色,但他選擇採用木製的方柱建築。

現代後,由丹下健三設計的香川縣廳(現東館)利用了這種輕盈。丹下亦考慮過以用鋼筋混凝土等現代建築材料,展現傳統木質建築的輕巧。然而,以混凝土替換木材時,橫樑需比柱子厚。因此,它會看起來既笨拙又沉重。

浮現於丹下心頭的是設計沒有實際用途的狹窄走廊,僅為了製造陰影,這樣橫樑的寬度不會太過突出。其後,日本各地的公共建築開始採同樣的設計方法,最終繼續對美國現代主義建築產生决定性影響。「嗯,我不認為當時的美國建築師會承認受其影響(笑)。」

金澤21世紀美術館外觀。由Kazuyo Sejima 與Ryue Nishizawa的建築事務所SANAA設計,建築的焦點是內部和外部皆可一眼看透。攝影:Osamu Watanabe 提供:金澤21世紀美術館

當代建築中,建築師Kazuyo Sejima妹島和世成功地運用這種美學風格。最佳的例子便是石川縣金澤21世紀美術館,這是由妹島和世以及與她旗鼓相當的西澤立衛設計,以作為他們的事務所SANAA。利用玻璃的優點,他們展示了日本建築的輕盈特色,給人一種外部和內部皆可透視的印象。隈研吾也使用木材等天然材料來產生類似的效果。他不只是使用大而寬的樹木,他還提出了一種方法,將它們分成更小組合,並重新組裝結合,以強調光線的效果。

從桂離宮到妹島和世以及隈研吾,現代主義者繼承了日本建築的美,至今世界仍深受其影響。

藤森照信

長久以來,他被譽為建築史上的先驅,首次以建築師身份在「神長官守矢史料館」(位於長野縣茅野市)亮相。他以超越時間和國家,極具想像力的建築而聞名於世,如「Tampopo House(蒲公英之家)」、「Nira House(韭菜之家)」、「高過庵茶館(Takasugi-an Tea House)」、「Sora-tobu Dorobune(空飛泥舟)」和「馬賽克瓷磚博物館(Mosaic Tile Museum Tajimi)」他的書包括《明治時代的東京計畫(The Tokyo Plan in the Meiji era)》、《建築偵探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an Architectural Detective)》—東京、丹下健三(丹下健三合著)、《藤森照信作品集》等。2016年,他被任命為江戶東京博物館館長。其亦為東京大學的榮譽教授。

原始日語文字=Akiko Inamo   攝影(肖像)=Akiko Inamo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