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7. 18. 2025
Grand Seiko 最頂級錶盤選集|Vol. 2
高級腕錶雜誌《Chronos》日本版主編 Masayuki Hirota 精選了六款擁有令人難忘的精美錶盤的 Grand Seiko 腕錶。

“正是由於 Grand Seiko 對細節的關注,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收藏價值的錶款。”

瑞士製錶師長期以來一直使用壓紋工藝來裝飾錶盤,但這項技術的發展源於對現有璣鏤工藝的簡化,即工匠手工逐個雕刻金屬錶盤。然而,如今這項技術在瑞士品牌中已基本失傳。

用於壓制的模具通常由硬金屬製成,而將圖案雕刻到模具上的第一步非常困難。此外,透過在模具使用的厚黃銅基板上施加強大的壓力來清晰地轉印圖案也極其困難。此外,模具的磨損會隨著壓制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必須在某個時候進行複製,這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技能。

換句話說,只有非常優秀的品牌才能使用壓製錶盤。因此,儘管一些品牌也製作了對稱和幾何圖案的錶盤,但在歐洲,這種用壓制技術製作獨特錶盤的技術已經衰落。最近,一些品牌推出了採用壓製錶盤的錶款,但其設計仍然保持對稱。

另一方面,Grand Seiko 將壓制錶盤作為其特色,並憑藉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蓬勃發展。 Grand Seiko 克服了歐洲品牌放棄壓制圖案的重重困難,並在這項技術上更進一步。透過將壓製圖案與厚實透明的塗層工藝相結合,Grand Seiko 打造出了革命性的錶盤,這些錶盤不再是現有技術的替代品,而是具有獨特的質感和深度。

這使得批量生產不對稱、有機的圖案成為可能,而此前這些圖案只能透過手工逐個雕刻錶盤來實現。我認為,Grand Seiko 是最早意識到使用壓制技術製作精美錶盤可能性的公司之一,前提是能夠製造出優質的原始金屬模具。


 

首先要說的是,Evolution 9系列SLGH005和SLGA009(圖1)所使用的「白樺木」錶盤,堪稱這些努力的巔峰之作。雖然這種不對稱紋理在普通錶款中早已出現,但卻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並獲得了廣泛的認可,這本身就極具創新性。

圖案清晰而深刻地壓印在金屬上,並在塗上透明塗層並乾燥後進行細緻拋光,以增強錶盤的質感。仔細比較,機械式錶SLGH005的錶盤設計較為硬朗,而Spring Drive SLGA009的錶盤則更顯精緻細膩。此外,選擇最符合個人品味的腕錶也是一種樂趣。

Grand Seiko 先進鍛造工藝的另一個典範,是 2017 年在美國獨家發售的優雅系列 SBGH263(圖 2),不容錯過。它搭載 39.5 毫米直徑錶殼,搭載高振頻 9S85 機械機芯。金色阿拉伯數位時標採用壓印工藝,凸顯於錶盤之上。這些數字通常作為獨立零件組裝,而此次則透過鍛造製程壓印於錶盤之上。

數位或時標採用壓印製程時,由於其與基材一體成型,表面處理難度較高,但Grand Seiko在這方面卻技藝精湛。此外,由於採用先進的壓制技術,即使時標邊緣被壓實,直至基座仍保持著微妙的圓潤,且沒有變形。其柔和細膩的質感令人嘆為觀止。

我非常認真地考慮入手這款,所以說實話不想太誇張地推薦。要注意的是,目前同款設計的型號是SBGH213。

Grand Seiko 強調的主題之一是高易讀性。以下幾款傑出的錶盤正是為此而誕生的。

第一款是 SBGS005(照片 3),採用 34.3 毫米鉑金錶殼,配備 Caliber 95 機芯,於 1991 年至 1997 年期間銷售,12 點鐘位置已帶有 Grand Seiko 標誌。

這款腕錶的亮點在於,即使是分鐘刻度圈,也採用了獨立的部件,而分鐘刻度圈通常是印刷的——這與上文提到的SBGH263截然相反,後者甚至連數字都採用浮雕工藝,並模壓在錶盤上。這種工藝曾是諏訪精工舍(精工愛普生公司的前身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用於其高端腕錶的,而SBGS005則以優雅的氣質重現了這種工藝。

將所有錶盤組件(從時標到分鐘刻度)單獨安裝並固定,是一項高度耗費人力的工序。 Grand Seiko 透過安裝獨立零件並使其熠熠生輝,提升了易讀性,彰顯了公司對易讀性目標的真誠追求。

接下來是SBGR002(圖4),這是一款自動上鍊腕錶,採用35毫米錶殼,18K黃金打造。我猜它是由鐘錶設計師小杉伸宏(Nobuhiro Kosugi)於2000年(1998年)左右創作的。它是我最喜歡的Grand Seiko錶款之一。

或許有人會認為,黃金錶殼搭配鍍金錶盤、指針和時標,會讓時間讀取變得困難,但 Grand Seiko 精湛的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大尺寸時標經過多面切割和拋光,格外醒目,確保了極高的易讀性。據說,由於金屬厚度較薄,鍍金顏色難以穩定,但其顏色也經過了精心控制。這款腕錶的時尚外觀,以及細節的微妙平衡,令人讚嘆。

另一款令人難忘的錶款是2005年推出的SBGX045(照片5)。它擁有38.2毫米高強度鈦金屬錶殼,搭載9F石英機芯。其防磁性能達到40,000 A/m,是石英錶中世界最高水準。

錶盤採用全霧面深黑色飾面,並覆以墨黑色塗層,據說這種顏色用於相機內部遮光。如此一來,可讀性極佳,但製造過程必然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如何確保油墨轉印至品牌識別。這款腕錶在Grand Seiko系列中堪稱典範,拋光錶盤搭配亮面飾面廣受歡迎,而這款腕錶更以其精湛的錶盤製作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彷彿在宣告「我們無所不能」。

最後,請容許我提一下Elegance Collection SBGM221(圖6),它的錶殼直徑為39.5毫米,並配備了GMT功能。在最近於美國舉行的一場活動中,美國鐘錶網站Hodinkee的前主編Jack Forster和新加坡鐘錶網站Deployant的聯合創始人兼編輯總監Peter Chong恰好佩戴了同一款腕錶。它就是SBGM221。

簡潔的象牙色飾面,不加壓紋,打造出簡潔的錶盤,卻又散發著溫暖的色彩。 1990年代至21世紀初,一些歐洲品牌曾嘗試在錶盤上打造這種光澤的陶瓷質感,但由於表面易開裂等問題,最終成功的例子寥寥無幾。 Grand Seiko憑藉其先進的技術,成功實現了這一目標。

錶盤外觀簡約,實則蘊含著匠心獨運的高品質。藍鋼GMT指針等經典元素也得以保留。作為世界級鑑賞家的首選,這款腕錶將為全球鑑賞家的收藏家帶來非凡的體驗。

Grand Seiko 注重細節,即使是看似簡單的腕錶,也能體現出其多年來積累的錶盤製造工藝,從而打造出極具收藏價值的時計。此處列出的腕錶只是 Grand Seiko 眾多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誠摯邀請您仔細品嚐您的 Grand Seiko,細細品味傾注於其創作中的精湛工藝。

個人簡介 | Masayuki Hirota

1974年出生於大阪。鐘錶記者。擔任專營高級鐘錶的雜誌《Chronos》日文版主編。他積極為日本國內外的紙媒和電子出版物撰稿。他合著了《日本的時間史:日本人如何創造時間》(小學館)和《日本製造的陀飛輪》(日刊工業新聞)等多部著作。

攝影=Naohiro Tsukada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