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Iain 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過去大眾對藝術的印象,多半停留在美術館、藝廊、博物館等空間場域,然而當藝術不再侷限於物件的呈現或存在時,「藝術介入」為近年來重要的藝術實踐概念,引導藝術家走出美術館白盒子,進入環境,與社會建立連結,進而帶動地方,讓藝術季成為現代人和土地親近的媒介。
談起藝術,許多人覺得高冷,像是遙不可及的玩意,要有錢才能把玩,不過藝術可以高深,也可以簡單,所謂現代大眾藝術,從早期的雕塑、平面繪畫等,擴展至地景藝術、裝置藝術、動力雕塑、多媒體數位藝術、空間設計等,藉由各種不同媒材語言蓬勃蔓延。說穿了,藝術就在生活之中,舉例來說,我們可能不見得會去美術館或藝廊參觀,卻對世界各地的藝術節感到興致勃勃,當藝術注入了旅行的靈魂,變成歡樂的節慶,反倒讓原本與藝術絕緣的人們深感興趣。
在日本,藝術則變成作為改善地方偏鄉經濟的工具,用從土地與文化孕育出來的地方創生,增加地方的活力、活絡地方經濟,甚至創造就業機會,更吸引到來的訪客,深入認識在地的人文與產業風貌,像是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及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也的確成功創造國際知名度。「巧虎之父」福武總一郎在過去的一次專訪中就提到:「我深信現代藝術有喚醒人們與轉化地方的力量。」
於是在近期剛落幕的「2023漁光島藝術節」,我們可以看到這座位於安平古堡西南端附近的離島,憑藉漁光橋與府城相連,是鬧中取靜的小漁村,過去因產業結構發展的改變而沒落,卻又因藝術的灌注,找回過去的風光。漁光島藝術節最初是想喚起大眾對漁光島的環境生態,以及人文景觀保存的重視而舉辦,邀請社區及藝術家一同參與改造,結合創意地景藝術,吸引人們走入,重新賦予漁光島更深的文化價值。
如今已邁入第四屆的漁光島藝術節,首度以「雙策展」模式進行,以「藝術在一座小島」及「重繪地海之島」雙主題,用《每個人的漁光島》、《鯤島神舟》等共14件藝術作品,以音樂、舞蹈、電影、市集等各種藝術形式與跨域活動,看見由大自然策展的島嶼藝術。
盛夏是大型藝術節百花齊放的時節,然而,藝術節也是解決台東一直以來總是面臨產業衰退、人口流失的解方。一件件錯落在縱谷與東海岸沿線的公共藝術,無論與地景、生態、聚落的關係或深或淺,都被賦予發散更多在地美好的情境想像。好比說一年一度在台東海濱舉辦的「南迴藝術季」以及「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就是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大型戶外作品,結合藝術工作室、藝術市集、音樂會等,把藝術變成引媒,融入大山大海、融入四季變遷,讓更多遊客對台東不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可以深入和在地居民與地景產生深度對話。
六月即將迎來的「2023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則是以阿美族長輩用來勉勵年輕一輩面對困難也不要氣餒的《越過第五道浪》為策展論述,來表述穿越大浪之後,才有機會抵達更大更深與更廣的海域。相較其他地方藝術節,都是要吸引「人」回歸,東海岸則是從自然環境、在地阿美族文化出發,論述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一直被忽略的海洋文化,也因此藝術家作品多側重海洋與世界的連結性,更棒的是,如果活動期間來不及參與,還秉持大地藝術閉幕不卸展的精神,所有的作品將會繼續保留在原地,隨時都能親臨體驗這從土地長出來的藝術美學。
藝術節哪裡玩?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www.teclandart.tw/zh/2023about
漁光島藝術節www.yuguangartfestival.com
壯圍沙丘藝術生活節www.zhuangweidunelandart.com
南迴藝術季tpa.ccl.ttct.edu.tw
縱谷大地藝術季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