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樂器與GS的共鳴

在樂器界工作多年,經常被人問到:「量產樂器與手工樂器外觀相似,為何價格差距能達十倍甚至二十倍?」

以我的經驗來說,量產樂器追求的是標準化與生產效率,只要達到約80分的品質標準,就已足夠符合市場需求。手工樂器則截然不同,製琴師不惜耗費大量時間與精神,只為將材料的潛力發揮到最大,呈現最完美的聲音與手感。

第一次上手Grand Seiko給我的感受,就像是拿起一把精心製作的手工琴,每吋細節都能感受到工匠們投入的的心力。

 

我的第一只Grand Seiko腕錶,是於2017年購入的「Snowflake」。

當時,GS正處於品牌獨立初期,市場上同時流通著帶有Seiko與Grand Seiko雙標誌的SBGA011,以及品牌獨立後推出的SBGA211。經過一番考量,我最終選擇了更為低調內斂的SBGA011作為入手之作。

這枚腕錶具備GS標誌性的雪白面盤,並搭載獨有的Spring Drive機芯,機械工藝與高精準度兼具。作為我的第一只GS腕錶,至今依然是令人滿意的選擇。

我的第二只GS,是二十四節氣系列中的SBGH273「秋分」。其吸引我的是如和紙般質感的藍色面盤,隨光線變化呈現灰藍、靛藍至深邃近黑的色調,與純白如雪的「Snowflake」相比,更多了一份賞玩的樂趣。

這枚腕錶的62GS錶殼,透過連接錶耳兩側的Zaratsu拋光,營造出獨特的透明感,視覺體積更顯輕盈,雖然規格上錶徑為40mm,實際佩戴給我的感受反而更接近38mm。

原本擔心從鈦材質轉換至不鏽鋼款式會有重量差異的不適應,但62GS出色的重心分配讓它佩戴起來毫不違和,甚至有種如磁吸般貼手的穩定感,這是實際上手後才有的意外發現。

 

最後,想引述一位智者說過的話:

「買下去,發現旁邊沒有人認得你這錶,

你還是覺得它好看、喜歡,那就值得。

買下去,發現旁邊沒有人認得你這錶,

你覺得難過受委屈,那就不值得。」

Levi

曾在木吉他專賣店工作多年的貝斯手,因 Seiko 入坑腕錶世界,從此一去不復返。